汴梁晚报:昔日,3名特教老师17年盼不来一名同事 如今 3年筛选10名特教老师
来源:开封市残联 发表时间:2017-08-31 浏览次数:714
图为特教老师手把手教孩子发音
图为通过做游戏让听障儿童感受描述的事物
5年前,当本报记者第一次走进熊莉莉负责的聋儿语训中心时,看到的是宿舍与教室的拥挤,听到最多的是“你愿意留下当老师吗”的无奈;5年后,当记者再次走进全新的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时,刚刚装修好的教室设备齐全,设置合理,十几位经验丰富的特教老师正在认真准备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从本报2012年报道的《3名特教老师17年盼不来一名同事》,到如今用3年时间筛选出10名一个比一个专业的特教老师,负责人熊莉莉笑了!前来报名的家长也笑了!
3名特教老师17年盼不来一名同事
“那时候,我们康教中心上课、住宿是租赁的私人院落。”回忆起从创业到坚持的那段时光,熊莉莉满是感慨,“当时政策支持不多,办学条件也不好,缺资金、缺设备。”
从1995年应聘成为当时的市残联听障儿童康复教师,到1998年退伍再次投身听障儿童康复事业办起自己的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在之后的17年里,熊莉莉的聋儿语训中心招收的孩子越来越多,开设的班级也越来越多,但是她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一个难题始终让她夜不能寐——缺少专业老师。“从办学第二年开始,3个老师教10多个孩子,5年前老师还是这3个老师,孩子却变成了50多个。”由于老师少,熊莉莉和其他两位老师每天都和康教中心的孩子吃住在一起。即使这样,康教中心的老师每天仍像陀螺一样不能停歇。由于学校老师少,新婚不久的张慧老师不得不放弃每天回家的机会,和康教中心的孩子吃住在一起。为了每天能和爱人多待一会儿,张慧的丈夫每天下班后不是先回家,而是去康教中心和她一起照顾孩子。就这样,包括熊莉莉在内,3位不是专业出身的特教老师坚持了19个年头。
为保证孩子的教学质量,熊莉莉也曾经四方求助、贷款办学,然而负债运行的现状让她一心想要扩大教师规模的想法更加难以实现。“老师也要生活,没钱请不来老师,这是最现实的。”熊莉莉说,“无奈之下,我曾经求助咱《汴梁晚报》进行过一次呼吁。”那次报道引来了社会爱心人士的极大关注,一些爱心妈妈主动加入,缓解了当时照顾聋儿生活的压力。
3年前聋儿语训中心盼来了“好婆婆”
就在熊莉莉为自己的聋儿语训中心今后发展一筹莫展的时候,市残联新的党组班子组建完成,新的助残政策开始不断推出,全市扶残助残的新风尚也不断形成……机遇终于被埋头苦干的人等来了。“拯救一个残疾少年儿童,就等于拯救一个家庭或者几个家庭。”这是3年前熊莉莉的聋儿语训中心搬家前,市残联党组会上的一个共识。
“当时,经过市残联党组讨论和研究决定:与民非机构合作,组建开封市残联聋儿语训中心,加快对残疾少年儿童的康复。”市残联康复部副主任李娅婕回忆说。在这样的背景下,熊莉莉的诵典聋儿语训中心终于找到了娘家人——市残联,并整体搬迁至市残联综合办公楼开始办学,3名特教老师也成为开封市康教中心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的班底。
自2014年市残联新的领导班子组建,诵典聋儿语训中心融入市康教中心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康复救助工程”开始连年被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困难家庭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救助工程获得救助人数越来越多,贫困家庭听障儿童的康复补助越来越及时……为留住人才,充实一线工作力量,提升康复服务师资力量,市残联还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并得到大力支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市残联康复机构聘用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与此同时,市残联还指导市康教中心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扩大贫困残疾儿童康复面,提升康复效果。
除此之外,市残联在努力争取国家、省项目的同时,又积极协调、主动作为,每年争取一笔市本级财政资金,为贫困聋儿家庭解决孩子的康复费用难题,大力支持聋儿康复工作和特殊教育的开展。
如今 筛选的特教老师一个比一个专业
“这套设备真先进,怎么用呢?”在一次义诊中,听力专家向聋儿语训特教老师请教起了设备的应用。原来,为测定听障儿童的听力水平,在市残联的支持下,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引入了最新型的听力测试设备,并装备了静音测试房。“在屋内可以达到0分贝的效果,能准确测试孩子的听力能力。”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的老师向前来义诊的专家介绍这套设备的应用方法。
如今的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教师,不仅学历高,能力强,而且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点。“本科学历,有教师职格证是最基本的要求。她们这些年轻人中,还有来自咱河南大学的高材生。”熊莉莉说,“经过这几年的筛选,剩下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在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的教室内,老师们正根据聋儿的特点,分别采用看图识字法、情景自然口语法、真实场景教学法、假定情景教学法等对聋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正是在这样的特教老师的努力下,听障儿童经过康复治疗,一批批走进正常学校就读。中心培训条件上去了,熊莉莉笑了,中心培训效果出来了,家长们也笑了……如今,不仅我市范围内的听障儿童前来康复训练,就是附近地市的患儿家长也开始慕名而来。
“由于接受康复的聋儿还在增加,市残联又支持我们进行了设备更新和改造。”熊莉莉高兴地说。如今的残疾人康复工作特别是对残疾少年儿童的康复工作已经成为开封市残疾人联合会形象的新标志。“政策支持大了,资金补贴及时了,办学条件自然就好了,我再也不为招老师发愁了。”熊莉莉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我们也随时欢迎有爱心的专业人才前来支持聋儿康复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