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日报:市残联康教中心助力贫困残疾儿童家庭加快脱贫进程 真情助残真扶贫 精准帮扶暖人心
来源:开封市残联 发表时间:2018-07-23 浏览次数:7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残疾人贫困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康复支出是普通人群的1.7倍,这一群体不仅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后期检验脱贫效果的重要试金石。“扶贫要精准,助残挖穷根。”近年来,开封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教育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以精准为标准,帮扶贫困残疾儿童家庭“减支增收”真脱贫;从源头持续发力,真情帮扶贫困残疾儿童家庭解除一贫再贫的代际“魔咒”。这一措施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扶贫助残效果,更获得了广大贫困残疾儿童家长的赞誉。
7月的开封,炎热、潮湿。在位于集英街北段的市残联康教中心智障、脑瘫、孤独症康复教室内,一对患有孤独症的兄妹王江杰、王江霞正在康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重复着看似简单却对他们而言十分复杂的动作。如今,经过数月的康复,两兄妹已经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口令,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坚持下去,两兄妹还将可能恢复到自理水平。
其实,眼前衣着干净整洁的两兄妹在康复之前,一直居住在尉氏县庄头镇的家中,夏季衣不遮体、冬季衣衫褴褛的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一起,仅靠务农的父亲照顾。如此的家庭状况,不仅不能为孩子的康复提供任何帮助,而且还将严重影响到这对兄妹日后的成长。“不避讳地说,照此情况发展,这对兄妹将是新一批的贫困残疾人。”在入户调查过程中,市残联康教中心将了解到的这一情况迅速上报,并第一时间得到了市残联党组、理事会迅速收治帮扶的指示:既要帮眼下,更有重长远。如今,像这对兄妹一样,曾在市残联康教中心接收康复治疗的还有杞县城郊乡的多多、路军兄妹,杞县竹林乡的金巧儿,祥符区陈留镇的文文等20多名建档立卡脑瘫、智障、孤独症贫困残疾儿童,而接收康复的听障儿童更是达到了数百人之多。
收治一人,帮扶一户,脱贫一家。脑瘫患儿多多的家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康复训练、日常用餐、取暖降温、家长培训等都是免费提供,甚至连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期间的接送都是免费的。一位曾带孩子到同类型机构康复的家长告诉记者:“连吃带住在其他地方一个月就需要花费四五千元,时间一长真承担不起,幸亏有这样一个免费的康复机构。”康复不仅是希望,同时也是一种负担。对于农村贫困残疾儿童家庭来说,也许“不康复”的选择可以为他们“节省”下来这一年数万元的费用。不过眼下却有了大的改观:康复不仅是希望,更是一种减负和增收。家住杞县阳堌镇的小跃跃一家有6口人,却因小跃跃的日常照顾、康复训练问题,全家不仅只能依靠种地维持生活,而且陷入了“看家不种地,种地难离家”的窘境,大大影响了家人的生产效率。被市残联康教中心免费提供康复、治疗、住宿、就餐各项救助后,不仅小跃跃的康复有了极其明显的改观,更重要的是,他的家人有了更多参与脱贫致富的机会。7月20日,市残联康教中心负责人李娅婕表示,在此康复的孩子,家长不耽误务农或外出务工。即使是陪同孩子康复的家长,也可以在附近找到临时工作。她保守估计,仅空出的劳动力,每年每个家庭就能增加收入1万~3万元。
自2014年以来,市残联康教中心共成功康复521名各类残疾儿童,听障、智障、脑瘫、孤独症儿童康复后多数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能够融入社会。其中,经过康复训练和器具适配的听障儿童,90%以上已经进入了普通学校接受教育。今年年初,该中心又选派教师参加学习了智力残疾儿童心理发育测评适宜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评估技术水平,更加规范了对我市残疾儿童的评估筛查、诊断和精准康复服务;5月,该中心又顺利通过了河南省残联的验收,被定为“人工耳蜗术前评估定点单位”,极大方便了我市听障儿童家长。
“降低贫困残疾儿童家庭支出,提高残疾儿童康复率,让他们的下一代能够融入社会、依靠自我不断发展。”7月20日,市残联负责人彭广辉表示,“这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方式,也是我们扶残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市残联康教中心康复教室内,墙上一个接一个的充满感激之情的锦旗,就是残疾儿童家长对此项措施的最好回应。